【推荐】全球无现金热席卷全球的中国支付革命
如果一分钱不带,你敢出门吗?随着扫码支付、银联闪付、网上支付等方式的兴起和银行卡的全面普及,很多人都可以回答 :“没问题”。
随着互联网普及,人们在消费中,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或者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支付。无论在超市、商场、餐厅还是街边小摊,很多时候都可以使用无现金支付,这种支付方式不仅简单便捷,还能够详细记录每笔消费,深受人们青睐。有了这种消费便利,很多人都养成了不带钱包,少带现金的习惯。支付方式的改变,也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德国《经理人杂志》近日报道称,“一场在中国早已开始的革命正由此输出到欧洲――一场金融业革命。”报道中写道,不管是芬兰航空还是欧洲的两千多家饭馆和商店,其中包括著名的伦敦哈罗德百货,眼下都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而且可以使用的店铺每一天都在增多。“很多交易,不管是支付、转账、贷款发放还是购买保险,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就这方面的发展而言,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么先进。”
有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有大约7.3亿中国人上网,其中95%的人通过手机上网,这促进了“可能是世界上最生机勃勃的移动生态系统”的发展:上海地铁里的乘客可以通过手机订购日常用品,给朋友发信息转账,预定假期出行和办理保险,就连街道上的一些乞丐也接受通过网络转账的施舍。
毫无疑问,新技术支撑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蓬勃兴起。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英国技术顾问如此形容在中国发生的这场变革:“你有一种感觉,就是如今离开中国就是在倒退。”直接服务线下商家的手机支付,不仅全面改变着中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为传统零售业实现“网上网下互动”提供了新的支撑。
未来第三方支付发展趋势大概如此:
一是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将是“终端”和“账户”的竞争。“无终端不支付”将导致个人终端和专用终端的不断演变和此消彼长。而关于账户方面的竞争将是超越传统账户管理的泛账户竞争,账户的虚拟化、消灭账户和创造账户等也是同步推进的。
二是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合作将是第三方支付不可避免的商业生存环境。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触动商业银行的固有奶酪,必然带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但是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之间的错位竞争,“银行是动脉,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毛细血管”的竞争格局,又将产生二者之间的合作机遇。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竞争,最终的结果将是一种共赢性竞争,最大获益者或许既不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也不是商业银行,而是广大市场消费者。
虽然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已“占上世界之巅”,但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第三支付的监督管理和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却没有与之同步。在推进无现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从技术层面提升无现金交易的安全系数,同时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大对电话诈骗、网络信息盗取等互联网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保证交易安全、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有了安全的网络环境,无现金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支付革命,“一场渗透到经济毛孔的变革”,已迅速地融入我们生活当中,并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显著改变,恰如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和发展,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必将便利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无论我们认识与否、接收也罢,它都必将以它一贯的方式和节奏快速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